
▲4月以來,江蘇省泰興市紀委監(jiān)委啟動全市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及不正之風專題調研及督查工作,通過與村民訪談、實地查看等方式,了解情況,聽取意見。圖為近日,該市紀檢監(jiān)察干部到珊瑚鎮(zhèn)八戶村向群眾了解扶貧干部工作作風情況。

?日前,江西省龍南縣紀委監(jiān)委組織紀檢監(jiān)察干部深入農戶家中、田間地頭走訪調研,了解干部工作作風等情況,排查問題線索。圖為近日紀檢監(jiān)察干部在渡江鎮(zhèn)走訪產(chǎn)業(yè)大戶。
攝影報道
調查研究是為了科學決策,科學決策是為了解決問題。調查研究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決策的水平,進而決定問題解決的成效。當前,國內外形勢正在發(fā)生深刻復雜變化,發(fā)展改革穩(wěn)定任務更加艱巨,黨員干部科學決策的重要性更加凸顯,提升調查研究質量成為新時代領導干部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。
改進調研作風
為什么我們現(xiàn)在有些決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?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,說到底,根子還是在于調查研究少了一點,“情況不明決心大,心中無數(shù)點子多”“片面性總是來自忙于決定政策而不研究實際情況”。
當下一些地區(qū)和部門不重視調查研究、不善于調查研究的問題依然存在——
“不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認為工作多年,情況了如指掌,對新情況新問題反應不敏銳,對新課題新挑戰(zhàn)應對不得力,憑經(jīng)驗辦事,拍腦袋決策;有的走不出“文山會海”,強調工作忙,下去調研少。
“偽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嫌麻煩、圖省事,滿足于看材料、聽匯報,以“鍵對鍵”取代“面對面”;有的敷衍應付,把到基層視察、做具體工作裝扮成調研;有的陪領導檢查,領導一走他也走,缺乏主動了解的熱情和調研的耐心;有的做“以舊翻新”的調研,把以前掌握的材料重新打扮,交差了事。
“淺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缺乏科學選題和調研計劃,不掌握科學調研方法,得到的信息不完整、不系統(tǒng)、不準確;有的滿足于聽聽、轉轉、看看,沉不下去,看不到問題癥結;有的只做一次性調研,缺乏追蹤,不能持續(xù)深入了解把握;有的只調查不研究,調查多、研究少,情況多、分析少,寫完報告就算了事。
“選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只注重看精心培育的“盆景式”典型,做“政績工程”;有的“長官意志”嚴重,只聽喜歡聽的話,對不喜歡聽的、看的,視而不見、裝聾作啞。
“秀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把功夫用在調研外,前呼后擁,勞民傷財,把調研做成“形象工程”;有的初衷在“做秀”,秀“親民”,秀“務實”,熱衷上電視、走紅網(wǎng)絡,實際功夫沒下多少。
“媚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媚上,將心思花在研究、揣摩領導意圖和關注點上,準備幾個口袋,揣摩“上意”提供材料;有的媚下,到處“栽花”、送高帽、送贊揚,對問題遮遮掩掩,甚至將此作為官場訣竅,偏離了為民初心。
“被調研”者有之。有的只走下級安排的“經(jīng)典線路”,缺乏“自選動作”,不搞隨機調研;有的被下級準備的“群眾演員”、特定場景所迷惑,看不到真實情況;更有甚者配合表演,不敢講真話,搞“鴕鳥政策”,自欺欺人。
凡此種種,調查不夠、研究不夠、調研作風不實的亂象,嚴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,一方面,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(zhí)行,另一方面,催生了脫離實際、難以執(zhí)行的“頭疼文件”和荒唐離譜的“奇葩政策”,損害群眾和企業(yè)等的利益,有損領導機關、領導干部的形象。
一紙公文輕飄飄,落于人身重如山。政策制定、決策施行必須全程注重調查研究、轉變調研作風,力求準確、全面、深透地了解情況,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,這是提升調研質量、決策質量的前提。
掌握科學的調研方法
調查研究要有科學的方法。方法正確,才能事半功倍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共產(chǎn)黨人認識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,也是我們從事調研的方法論。
——堅持群眾路線。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,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,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。領導干部調查研究,就是傾聽群眾呼聲、體察群眾情緒、感受群眾疾苦、總結群眾經(jīng)驗、吸收群眾智慧的活動,一定要從群眾中來、到群眾中去,廣泛聽取群眾意見。政策好不好,群眾的感受最直接,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妨多聽群眾的意見、多到群眾中走走、看看、聽聽。
時下,一些地方鄉(xiāng)鎮(zhèn)甚至村干部工作“機關化”,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現(xiàn)象嚴重。會越開越長、越開越多,各種表格、材料看似嚴謹,實則令基層疲于應付。各個上級機關都將本部門工作定為重點工作,導致鄉(xiāng)鎮(zhèn) “留痕”任務繁重,結果使后者除了“留痕”,實際工作做得有限。以會議落實會議,以文件落實文件,以虛假的填表造假代替實際工作,以貌似認真實則造假的“留痕”應付上級檢查,在一片“繁忙”中離群眾越來越遠。問題在下面,根子在上級,值得警醒反思。
——堅持實事求是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,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工作方法。毛澤東同志指出:“一切結論產(chǎn)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,而不是在它的先頭。”調研要從實際出發(fā),不能帶著先定的調子下去,而要堅持結論產(chǎn)生在調研之后,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。
在調研中能不能、敢不敢實事求是,不只是認識水平問題,也是黨性問題。要做到實事求是,一要不唯上,調研不能迎合領導意圖選材、報喜不報憂;二要不唯書,調研不能從本本出發(fā),要尊重現(xiàn)實生活,堅持“摸活魚”;三是不唯眾,調研不能隨大流,要做客觀判斷;四是不唯己,不能以先入為主的思想框框去剪裁客觀現(xiàn)實、帶著結論找證據(jù);五是不唯洋,不盲目照抄外國經(jīng)驗,以外國人的是非好惡作為判斷標準;六是不走馬觀花,要求深求實,防止淺嘗輒止;七是不夾私心雜念,聞過則喜才能聽到真話。對了解到的情況和問題,要堅持一是一、二是二,講真話、實話、心里話,力求全面準確,切忌片面性、表面化。
——堅持問題導向。調研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,把問題的本質和規(guī)律把握準確,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。開展調研,必須找準問題,有的放矢。領導干部搞調研,要有明確的目的,帶著問題下去,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,力求準確、全面、深透地了解情況。
——堅持矛盾分析。毛澤東同志指出:“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,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。”調查研究要牽“牛鼻子”,“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、去偽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”,把握事物本質,抓住主要矛盾。現(xiàn)實問題紛繁復雜,抓不住主要矛盾,就像“螃蟹吃豆腐”,吃的不多,抓得很碎。調研要聚焦主要矛盾,直面發(fā)展需要,拒絕那種只反映片斷現(xiàn)象的“狗肉帳”式調查。
——堅持統(tǒng)籌兼顧。黨和國家事業(yè)是一個有機整體,每個地方和領域都是其組成部分。做任何調研,都要堅持系統(tǒng)思維,以大局為重,把調研置于全局中看待,從整體出發(fā)研究問題,既考察要素、結構,也考察其在整體中的功能,考察研究對象系統(tǒng)內外各種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體效應。
時下,一些調研缺乏大局觀,從地方、部門的視角甚至局部利益出發(fā),視野小、思路窄、辦法少,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引發(fā)新問題。要堅決反對頭痛醫(yī)頭、腳痛醫(yī)腳的地方本位、部門本位調研。
——運用先進技術。調研方法要與時俱進。我們要繼承和發(fā)揚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調研方法,如蹲點調查、統(tǒng)計調查、調查會、研討會、走訪調查、典型調查、實地考察等。同時,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,學習、掌握和運用現(xiàn)代調研方法??山梃b問卷調查、抽樣調查、專家調查、電話調查、參與觀察等調查方法,綜合運用經(jīng)濟學、社會學、人類學、統(tǒng)計學、信息論、系統(tǒng)論、控制論以及規(guī)劃與優(yōu)選、預測與評價、計算機仿真等方法,掌握統(tǒng)計分析、SWOT分析、系統(tǒng)圖分析等分析工具,特別是方興未艾的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法。同時,要識別和利用好專業(yè)調查機構的成果,運用好第三方調查,提高調研效率和科學性。
加強調查研究制度建設
科學的制度安排是提升調查研究質量的保證。讓調研蔚然成風,就要落實好各項調研制度,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,使調研真正成為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的經(jīng)常性活動。
一、完善科學決策制度。一是堅持和完善先調研后決策的決策調研論證制度。嚴格執(zhí)行調研程序,做到不調研不決策、先調研后決策,把調研貫穿決策全程,成為決策的必經(jīng)程序。重大決策要深入調研,有的要有不同方案作比較。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,要采取聽證會、論證會等形式,廣泛聽取群眾意見。出臺后要讓群眾知曉,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,便于貫徹執(zhí)行。執(zhí)行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,還要追蹤調查研究,追蹤決策。二是建立、完善落實重大項目、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,加強風險的調查研究和化解,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發(fā)生。三是堅持民主決策。領導干部要發(fā)揚民主,善于傾聽不同意見,廣泛集中民智,按照民主程序進行決策,以防止和克服決策中的隨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誤。
二、完善調查研究工作制度。領導干部要帶頭調研,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,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,拿出對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導作用的調研報告。注重調研質量,強化問題意識,精心設計選題、制訂方案,帶著群眾感情,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了解情況,深入分析研究,不搞形式,不走過場。要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的聯(lián)系點制度。要“身入”更要“心到”,始終關心聯(lián)系點、關心群眾。到聯(lián)系點調研,要真心交朋友、拉家常,通過面對面交流,直接了解基層干部群眾的所想、所急、所盼。
三、完善調研成果運用制度。古人云,文以載道。調研不是目的,重要的是把調研成果應用和推廣。調研成果的應用、推廣形式很多,譬如,轉化成決策、典型經(jīng)驗的宣傳、指導實際工作以及為科學研究提供依據(jù)等。應用、推廣的手段也多種多樣,譬如,會議推廣、報刊推廣、廣播電視推廣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推廣、文件或宣傳冊推廣等。要探索建立完善調查研究質量評估機制、調研成果轉化機制,推動調研成果轉化,真正發(fā)揮好調查研究這個“傳家寶”的作用。
質檢要聞
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