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考消息網(wǎng)8月19日報道 德國之聲電臺網(wǎng)站8月13日刊登了題為《特大洪災可以預防嗎?》的文章,全文摘編如下:
臺風“杜蘇芮”引發(fā)的暴雨不久前襲擊了中國首都北京及周邊地區(qū),而中國東北地區(qū)也發(fā)生巨大洪災。在中歐的斯洛文尼亞,三分之二的國土正在與暴雨造成的洪水、山體滑坡和水壩潰決作斗爭。與此同時,惡劣天氣也襲擊了奧地利、波蘭、克羅地亞和斯洛伐克。
今年夏天遭受致命風暴襲擊的國家還不止這些。7月初,美國、印度、英國和西班牙遭遇前所未有的降雨引發(fā)山洪,造成生命損失并破壞了基礎設施。
(資料圖)
當西班牙發(fā)生“令人難以置信的可怕山洪”時,美國氣象學家和氣候記者埃里克·霍爾特豪斯在推特上寫道:“變暖的空氣可以攜帶更多的水蒸氣。創(chuàng)紀錄的高溫帶來創(chuàng)紀錄的降雨,引發(fā)創(chuàng)紀錄的洪水?!?/p>
建筑防洪:氣候適應戰(zhàn)略
從德國到巴基斯坦,創(chuàng)紀錄的洪災都與近年來不斷惡化的氣候危機有關。那么社區(qū)如何更好地適應氣候,以限制損失呢?
在2021年西歐洪災造成至少200人喪生后,德國錫根大學專注于可持續(xù)建筑和設計的土木工程教授梅薩里-貝克爾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說,在改造建筑物以抵御洪水方面,抗震建筑值得參考研究。
在這類建筑中,地基深度、結構設計和建筑材料都經(jīng)過專門選擇,可以應對極端洪水。
“我們需要加固地下室,以便它們也能注滿水,讓人們能夠快速到達安全地帶,”梅薩里-貝克爾說,“這還涉及外墻和屋頂所需的加固措施?!?/p>
專家們強調(diào)的其他措施還包括在下水道連接處安裝滯留閥,防止洪水倒灌入戶,以及在建筑物低層安裝防水門窗。
波茨坦大學專注于自然災害研究的教授蒂克就2021年的洪水向德國之聲表示:“我們的損失評估表明,私人預防措施可以顯著減少洪水損失。”她還指出,需要保護潛在的破壞性元素,例如用于為房屋供暖的燃油罐。
“燃油會滲透到磚石結構深處,還會損壞鄰近的建筑物,”她說,“在嚴重的情況下,燃油破壞會使建筑物無法居住。防洪措施可以防止油罐翻倒,減少對建筑物和自然環(huán)境的破壞。”
城市防洪:更好管理洪水
僅僅關注建筑物是不夠的。城市和其他城區(qū)首先需要考慮在洪水有可能淹沒地下室之前對其進行控制,加固水庫和水壩,幫助存蓄突如其來的洪水。
2021年德國波恩市南部阿勒河地區(qū)發(fā)生的洪災表明,狹窄山谷中的小溪流由于沒有太多空間散開,可以在數(shù)小時內(nèi)變成致命的洪流。梅薩里-貝克爾說,在這些地方,需要加高和擴建水壩和堤壩,以更好地保護城市免受高水位的影響。
但這將非常昂貴。例如,僅僅擴建堤壩,每公里就至少需要100萬歐元。山谷越狹窄,此類措施的成本就越高。
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(yè)大學水利工程教授萊曼表示:“為了有效保護基礎設施免受此類極端事件的影響,我們目前的水管理和水利工程系統(tǒng)的設計還不夠——正如當前可怕的后果所表明的那樣?!?/p>
專家們強調(diào)了在未來十年內(nèi)對老化的基礎設施進行防護的緊迫性,但在2021年德國和比利時發(fā)生洪災之后,萊曼表示,我們不能指望更好的建筑措施來解決所有問題。
萊曼說:“從技術、經(jīng)濟和實踐的角度來看,由于這種極端天氣事件,不可能完全重新評估、重建并保護我們建筑環(huán)境和基礎設施的所有元素?!?/p>
自然防洪:控制不如疏導
規(guī)劃建筑師和工程師必須找到與自然界合作的方法,而不是試圖控制它。只要有可能,就應該讓水道按照大自然的意愿流動,而不是改變或拉直——這樣做會在洪水來臨時使水量集中并進一步加速。
與其限制河流,不如將堤壩后移,為洪水區(qū)騰出空間——開闊的綠地可在洪水期間充當溢流水庫。21世紀初,德國東部易北河發(fā)生了幾次毀滅性的洪災之后,易北河沿岸擴大了這些空間。
另一種方法是提高城區(qū)的滲透性,使水更容易在更大范圍內(nèi)被吸收,而不是集中在特定的地方。
德國杜塞爾多夫東南部的萊希林根鎮(zhèn)近年來多次遭受嚴重洪災。為了緩解水管理的壓力,當?shù)匾恢痹趪L試一種被稱為“海綿城市”的新規(guī)劃模式。
這個想法是將雨水從屋頂、廣場和街道引導到路邊長滿草的溝渠中。然后多余的水將被自然排出并添加到當?shù)氐叵滤?,從而減少水管理基礎設施的負擔。此外,還將安裝備用蓄水池,收集溢出的水,用于澆灌城市綠地。
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城市規(guī)劃和基礎設施發(fā)展專業(yè)的徐洪章(音)告訴環(huán)境雜志《自然》,雖然中國的海綿城市戰(zhàn)略“非常雄心勃勃”,但它的設計還不能抵御像“杜蘇芮”這樣的極端風暴。他說,現(xiàn)有設施需要進行更新,以應對更大的降雨量,并與其他方法同時實施,例如改進排水系統(tǒng),“盡快將水引走”。
個人防洪:提升應急能力
如果人們面對撲面而來的洪水時不知所措,那么再如何改善基礎設施和水管理系統(tǒng)也無濟于事。因此,萊曼強調(diào),必須提高公眾意識。
他說:“特別是在極端天氣引起的山洪暴發(fā)的情況下,不僅有大量的水,還有大量的漂浮物、垃圾和其他隨水移動的東西?!彼赋?,進入這些地方的人們有溺水和被碾壓的危險。
他說,有必要持續(xù)開展教育活動,教導公眾在極端情況下如何應對,例如,如何從卷入水流的汽車中逃生。
“盡快逃離水域并到達安全地帶——我們應該早在小學就開始教授此類行為規(guī)則,”他說,“在緊急情況下,這可以挽救生命?!?/p>
關鍵詞:
質(zhì)檢
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