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池塘邊的榕樹上,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……”67歲的羅大佑還在唱《童年》,39歲的王心凌又跳起了《愛你》……這個夏天,大家集體陷入青春的回憶,懷舊經濟也悄然升溫,長沙街頭開出多家懷舊主題商鋪,從裝修到商品無不透出濃濃的“復古潮”“懷舊潮”,吸引人們消費、打卡,回憶舊時光。
現場:復古風格明顯 懷舊元素隨處可見
8月10日,記者來到黃興廣場附近一家懷舊零食店,店門口營造出80、90年代的濃濃氛圍:墻上掛著文明班級的“流動紅旗”,老式自行車,黑白電視機、“拳王游戲機”等更是將記憶拉回20年前的童年時光。
踏進小店,琳瑯滿目的小商品更是讓顧客“一秒穿越”,滿筐酸梅粉、辣條、陳皮、跳跳糖,擺放整齊的雪花膏、護膚脂,做舊復古的搪瓷杯碗……墻上充滿年代感的海報及標語,更是為這片景象增添了濃濃的往昔情懷。
“都是小時候常見的東西,在這里可以找到兒時的回憶。”正在店里采購的劉女士表示,無意間發(fā)現商場內的“懷舊商店”,置身其間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學校門口的雜貨鋪。
“店內有多少種物品?”記者以顧客身份拋出這一話題時,工作人員笑著說,“店里零食有300多種。”
販賣懷舊情懷的商家不單僅限于此,在五一廣場、泊富國際廣場等人流集中的商業(yè)區(qū),也有類似商店,主題布置、環(huán)境和服務都與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的成長經歷有關。
觀察:有的為情懷買單,有的被價格“勸退”
記者在多家懷舊主題店觀察發(fā)現,購買人群中,一部分是專門來打卡的,一部分是沖著體驗來的,還有不少是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的。
“太久沒玩過發(fā)條青蛙了,都忘記怎么使用了。”正在玩具貨架前挑選商品的“90后”羅女士正和丈夫打量著“新鮮”玩意兒,“發(fā)條在這兒呢,扭幾圈就好。”“腦洞大開”的夫妻二人激活了多年回憶,開心地告訴記者,打算挑點拿回家給孩子見識一下,讓他也玩玩父母小時候的玩具。
不過,也有很多人購買過一次或是看過價格標簽后,就被“勸退”。“以前幾毛錢一包的東西,價格翻了好幾番,劃不來。”一位剛結賬完的女士對記者說,她就簡單挑了四五樣零食,花了30多元。
記者注意到,雖然童年零食店的零食、玩具包裝還是記憶中的模樣,但價格并不是。例如印象里5毛錢一包的無花果,門店標價2.9元;5毛錢一包的辣條,標價1.8元;2元一瓶的陳皮,門店標價7。
而在淘寶等平臺上,這些懷舊零食的價格便宜不少,幾乎接近小時候。不過,不同于線下門店的單包出售,淘寶等平臺上的懷舊零食,一般都是2包或者5包以上打包銷售。
“進店的人不一定都會下單,很多年輕人只是在店內拍照留念。”有店員向記者坦言,多數年輕人被商店裝潢吸引進店,拍照打卡是標配,如果真正想購買的話,可能多數人會優(yōu)先選擇電商平臺。
建議:仍需回歸商業(yè)本質
近期懷舊經濟不斷升溫,這種“激活回憶”的營銷成為重要商業(yè)技巧被廣泛使用。從周杰倫到王心凌,從奧比島到可達鴨,這些經典IP再次翻紅。不少人表示,自己懷念的不是具體的某個事物,而是在懷念過去的自己。
“這種店鋪既然存在就說明有市場,但商家還需要結合當下特色創(chuàng)新,回歸商業(yè)本質。”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健康認為,懷舊經濟能否長久,取決于懷舊和復古元素的創(chuàng)新,消費人群的情感激起和共鳴以及經營模式等。懷舊店鋪里的商品貨物是基本,但是不能僅僅簡單地停留在這些場景上,還需要深刻理解與把握時代的脈絡,開發(fā)與挖掘復古的情感元素以及塑造文化背景,同時在商品的設計和質量上下功夫,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(fā)展下去。
質檢
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