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末初秋,夜幕降臨后的奉賢鄉(xiāng)村靜謐涼爽,晚風夾雜著蟬鳴,搖著蒲扇的村民們走出家門,滿心期待去村里“趕集”。
日前,南橋鎮(zhèn)光明村舉辦了“七色堇”公益聯(lián)盟積分市集,夜色中,光明村的百姓舞臺廣場熱鬧非凡,40多個攤位依次排開,在五彩燈光及趣味涂鴉的裝點下各具特色,吆喝聲里,摩肩接踵的村民們穿梭在每個攤位前,閑聊、采買或吃點小吃。廣場上人聲鼎沸,一場集市點燃了這個靜謐村莊的夏日“煙火氣”。
(資料圖)
近兩年,上海很多地方的集市都火熱開展,但大都依托商場、潮流營地、時尚街區(qū)等地,形式上往往更加高端化、新穎化,像這樣開在市郊農村里的集市,卻很鮮見。當集市與鄉(xiāng)村碰撞,會擦出怎樣的火花?
業(yè)態(tài)多元且更接地氣
沿著光大路駛向光明村的百姓舞臺,燈光逐漸亮堂,沿途的村民也越聚越多。“七色堇”公益聯(lián)盟積分市集入口處,巨大的霓虹燈宣傳板把氛圍炒熱。把每個攤位掃過去,會很明顯地感受到“土洋結合”帶來的體驗沖擊——手沖咖啡的攤位旁,是村里阿婆現(xiàn)做的燒餅,油香酥脆;巨大的鐵鍋里,茶葉蛋咕嚕咕嚕冒著熱氣;再走兩步是賣竹編蒲扇、手工編織及土布工藝品的,隔壁攤位上,碩大果葉上放著剛從地里采摘的當季巨峰葡萄,旁邊是琳瑯滿目的文創(chuàng)產品,五彩斑斕的手串、戒指、珠鏈及時下流行的飛盤都引人側目;還有的攤位上的水彩畫筆工具齊全,攤主為游客設計可愛靈動的卡通形象,現(xiàn)場作畫;甚至還有古早味十足的拍大頭貼的機器、套圈和投壺游戲。
光明村黨總支書記、主任阮偉鴻告訴記者,集市上近八成的攤位都是由本村村民自發(fā)組建,不同年齡層次攤主的喜好及擅長的領域不同,業(yè)態(tài)也呈現(xiàn)多元。
比如,年紀大的村民更擅長接地氣的本土小吃。55歲的村民鐘惠平,當天一早就在家揉面剁餡,為參加集市準備了將近100個燒餅,出攤不過一刻鐘即被搶購一空。據她觀察,購買者大多都是本村的老年人,還有不少從外面來的新面孔,“這都是家里常做的點心,沒想到如此受歡迎。”她說。
在集市上,還能看到不少初中生模樣的攤主。他們大多是村里的小孩,攤位上賣的也更符合同齡人的喜好。12歲的邵雨晨告訴記者,珠串、手鏈等都是她自己挑選后讓家長在網上購入的,果然很受村里其他小朋友們的喜歡,當晚生意非常好。
相比之下,曾多次在商場、后備廂集市上作畫售賣的35歲村民Ran女士的擺攤經驗更顯豐富,但她也坦言,在村里參加集市,還真是頭一次?!坝袃蓚€很明顯的感覺,一是村民們對文創(chuàng)類產品的興趣度不是很高,偏好實惠的小吃、蔬果;二是鄉(xiāng)村集市有很多‘服務’的售賣,更貼近民生需求,也更接地氣。”Ran總結道。
比如,去到攤位另一端,萬物皆可“集市”的混搭體驗感會更強。獨立攤位上,理發(fā)的、縫補的、家庭物業(yè)等便民服務都來了,甚至還有社區(qū)醫(yī)生坐診看病,司法所工作人員當場普法。
記者看到,在健康服務攤位上,63歲的村民宋金標拉著來自光明社區(qū)衛(wèi)生中心的全科醫(yī)生劉偉杰,滔滔不絕嘮著心臟問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,最后不忘點贊:“家門口遛個彎還能看醫(yī)生,真方便。”劉偉杰告訴記者,開攤不到一小時,就有80多個村民來量過血壓,忙得目不暇接?!昂芏啻謇锏睦先?、民工白天都去打工了,基本沒時間去衛(wèi)生院看病,集市開在晚上,方便他們來咨詢健康問題。”
全年齡層覆蓋,風格迥異、雅俗兼?zhèn)涞臄偽粯I(yè)態(tài),打破了刻板印象中鄉(xiāng)村集市只有鍋碗瓢盆、農貨土產的“土”標簽。當新潮時尚跟鄉(xiāng)土氣息結合,不少村民在閑逛時感到驚喜。37歲的村民吳秀麗說:“完全想不到燒餅、咖啡跟精品文創(chuàng)跟醫(yī)生會診能出現(xiàn)在同一個集市上,太有勁了?!?/p>
于光明村的村民來說,熱鬧的鄉(xiāng)村集市,無疑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趣味跟消遣,給鄉(xiāng)村注入新的活力。阮菊華為集市準備了84個茶葉蛋,被“秒空”后,她覺得驕傲自豪:“熱鬧伐!人多得像回到小時候在春節(jié)趕集。真希望村里多做幾次這樣的活動,這樣我們閑在家里有事做,村里人氣也更旺盛。”
從光明村出發(fā),向西兩個路口就是大型購物中心龍湖奉賢天街,向北驅車不到3公里就能抵達奉賢新城的新地標之一“上海之魚”。典型城鄉(xiāng)接合部的區(qū)位,讓參加集市的不只有本村村民,還有很多居住在村里的外來務工者及從鎮(zhèn)上趕來的年輕人。阮偉鴻告訴記者,隨著城市化進程,即使在鄉(xiāng)村,“陌鄰”現(xiàn)象也變得很普遍,熱鬧的鄉(xiāng)村集市讓人們走出家門,人與人之間得以重新建立起有溫度的鏈接。
“小積分”有了新用處
鄉(xiāng)村集市激活基層治理新載體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光明村“七色堇”集市上,主要流通貨幣是“積分”而不是“錢”。比如,一個燒餅一積分,一碗刨冰三積分,一個土布工藝品十積分,理一次頭發(fā)、修一個電器也分別是一積分。
這源于光明村長期推行的“積分制”鄉(xiāng)村治理模式。阮偉鴻告訴記者,早在10年前,為了鼓勵村民參與社區(qū)治理,光明村設置了紙質的公益積分卡,村民們憑著參與公益活動獲得的積分,可兌換大米、食用油等各種生活用品?,F(xiàn)在全村2000多戶人家,近半數(shù)都參與了各類公益服務。
由于紙質的公益積分卡不便管理統(tǒng)計,積分卡的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大,今年年初,光明村設計了一套更加完整的電子公益積分卡規(guī)則和系統(tǒng),包括個人的“能工巧匠服務積分卡”及以家庭為單位的“文明心實踐卡”。
據阮偉鴻介紹,“能工巧匠”卡突出個人的社會貢獻值,旨在激勵村民發(fā)揮自己的才能技藝惠及鄰里,如幫忙維修電器等,按時長所計,每小時0.1分,滿8小時1積分;“文明心實踐卡”則鼓勵以家庭為單位的文明行為換取積分,激勵村居民參與文明學習、志愿實踐,每次計1分。此外,在孝親敬老、助人為樂等傳統(tǒng)文明美德上有突出表現(xiàn)的,額外獎勵積分,違反美麗鄉(xiāng)村約定執(zhí)行情況中相應條款的,則相應減扣。
而集市的出現(xiàn),則讓村民們長期量化積累的積分有了新的兌換平臺。在集市入口處的積分幣預先兌換臺,卡里已有積分的村民能通過刷卡獲得積分幣,收獲不花錢也能玩轉市集的體驗。而通過在集市擺攤,賺到積分券的村民后續(xù)也可以將等值存入到自己的積分卡內,后期在村內常態(tài)化積分兌換點換取物品或服務。對于沒有積分的村民,在購買時同樣能按1:1兌換成人民幣,但集市結束后,工作人員會鼓勵他們參加到公益積分卡項目中來。
同時,光明村還設有“文明心實踐卡001號”的集體卡,突出村居民集體的公益匯總值,包括在集市上兌換后的積分及村民從個人卡、家庭卡中捐贈入集體卡的公益積分池,進而以村集體的名義參與社會公益事業(yè),以此實現(xiàn)對居民貢獻的獎勵支持以及正能量的“雙循環(huán)”。阮偉鴻告訴記者,集市結束后,不少村民主動聯(lián)系,說要將在集市上賺到的積分都轉捐入村集體卡,助力公益。
記者了解到,今后,光明村每個季度都會定期舉辦“七色堇公益聯(lián)盟市集”,鼓勵村民通過參與實踐、兌換積分,弘揚文明新風。在阮偉鴻的設想中,這樣的鄉(xiāng)村集市,不僅是村民社交的大型“派對”,更是激活鄉(xiāng)村基層治理實踐更有活力的載體。
關鍵詞:
質檢
推薦